跳到主要内容

碳市场

目的

负外部性内部化,将外部的因碳排放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,内部化为企业生产成本,使市场重新有效

形式

  1. “庇古税”演化而来的碳税 —— 价格手段(供需曲线横向划线)
  2. “科斯定理”演化而来的碳交易市场 —— 数量手段(供需曲线竖向划线)
  3. 气候相关的国际法律文本为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
    1. 1992年《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》,确立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
    2. 1997年《京都协定书》,建立清洁发展机制(CDM)、联合履约机制(JI)、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(ET)三种碳排放交易机制,但缔约方未能达成目标,CDM的碳信用走向没落
    3. 2015年《巴黎协定》,目标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,“承诺+评审”的国家自主贡献(NDC)合作模式
    4. 2021年《格拉斯哥气候公约》,明确目标,制定《巴黎协定》第六条的“规则手册”,涉及全球市场
  4. 主流碳交易市场:EU ETS、RGGI
  5. 碳信用:企业承诺减排,采取减排措施,到机构认证,获得碳信用,出售给无法实现承诺的企业。目前,企业的自愿承诺是碳信用需求的主要推动力
  6. 碳配额:
    • 气候政策稳定 -> 投资者入场
    • 碳配额规避气候政策风险 -> 企业购买
    • 减排企业有套期保值,风险对冲等衍生品需求 -> 碳市场衍生品(期货,期权,碳远期,掉期,质押,互换,价差,碳指数,碳保理等),提高市场活跃性,流动性,实现碳配额价格发现,降低价格波动风险
    • 金融机构入场 -> 作为投资渠道,活跃市场,同时提供更多金融中介服务,推动碳金融产品设计和碳金融服务发展,如:碳交易代理,气候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,能源转型基金等
    • 碳配额拍卖收入 -> 推动创新,建立减排创新基金

目标

通过碳市场交易,调整企业经营行为,促进减排

1. 确定合适的减排总量(碳价合理性)

在碳市场中,企业获得配额后,因减排边际成本不同而展开交易,形成最终碳价

  • 边际减排成本低于碳价的企业,增加减排技术投入,减少碳排放,形成市场供给
  • 边际减排成本高于碳价的企业,则通过购买碳配额的形式支持生产
  • 边际减排成本递增,碳配额总量固定,供需平衡

理想的碳价应实现减排成本最小(减排技术投入由卖碳补偿)与社会福利最大化(保证总碳排放量)

  • 碳配额过少,碳价过高,大幅增加企业压力,损害经济发展
  • 碳配额过多,企业忽视减排,损害减排效果

2. 保障碳价相对稳定(碳价稳定性)

碳市场通过碳价影响企业生产和减排行为,然而企业的生产不仅取决于当前碳价,还取决于对碳价的预期,如果碳价大幅波动,企业无法确定是采取减排措施,还是通过购买碳配额,甚至无法确定应生产还是停工,碳市场通过定价推动减排的作业难以发挥

方法

1. 总量确定:基于总量(mass-based)和基于强度(intensity-based)

  • 基于总量的方式,固定一个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,可以确保减排效果,但是灵活性不足,无法较好地应对经济环境变化
    • 例:冬天总体碳排放量需求上升,固定总量会导致碳价在此期间大幅上升
  • 基于强度方式,基于一个周期内的碳强度(单位产出的排放量),根据实际产出量确定配额总量,优点在于总量与需求更契合,但缺点在于减排效果不确定及对数据要求高

2. 配额分配: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

  • 免费分配
    • 历史法:根据企业历史排放量确定份额,推行简单,但企业历史排放量越高,则配额越多,对早已采取减排措施的企业及未成长的企业不利
    • 基准线法:按行业总体的平均碳效率作为基准,乘行业中各企业的历史产出和调整系数,确定企业能分配到的份额。优点在于更能激励企业提高减排效率,同时对企业产能扩张影响较小。但问题在于对数据需求量大,推行困难,同时每周期需等实际产出才能确定总量,时间较晚
  • 有偿分配 有偿分配将随碳市场的成熟而成为主流,拍卖作为透明度高,效率高的分配方式,已成为常见有偿分配的手段。
    • 碳配额作为最终履约证明,是二级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。品类包括碳现货,碳期货,碳远期,碳掉期。欧盟等相对成熟的碳市场主要以碳期货交易为主

数据分析

指标

  • 成交量,成交时间(流动性不足时,会有潮汐现象)
  • 碳交易价格(比较不同地域,不同时间)
  • 换手率(衡量市场流动性)

数据来源

研究方向

碳核算

  • 碳测算
    • 统计真实排量,防止造假,是碳交易的基础
  • 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

碳交易

如何使碳交易更好地达成减排的目标

  • 交易体系研究
    • 当前政府将碳配额免费分配给电力企业,如果电价不变,则减排的压力不会传到到消费端,需求不会减少,但供给受到约束,会出现供不应求。如果提升电价,价格不好设定。如果改为将碳配额分配给消费者,电力企业需从消费者手中购买碳配额,不仅保留的供应端的减排积极性,同时消费者也有动力减少能源的使用。(科斯定理)
    • 欧盟碳关税(碳边境调节机制,CBAM),会使碳效率低的国家,出口竞争力变小,促进他国企业减排(各种影响?)
  • 价格预测